??世界真的是平的?
0 f$ q( q: C% c0 ^' T: X) f ; }- a2 b; I1 j7 H$ `1 t
美國次級貸引發的「傷心太平洋」,「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浸襲」。來自世界各國的反映和動機千奇百怪,讓人目不暇接;各國政府、金融、經濟等首腦部門或部門首腦更是風聲鶴唳、亦避亦趨;各種懷著無比複雜的關注、關切、關防、觀望心情的評論和評說隨處可見、俯拾皆是。" t0 e7 L; {% R2 A6 j
* e/ b/ q9 V9 M v
世界真的是平的。
d: u, [* r5 A
8 b j# m2 c2 z6 t 至少,當今的中國人是這麼認為的。因為,中美兩國經濟關聯程度之深、中國外匯儲備被美利堅套牢之巨、中國外貿出口份額在美國所佔比例之重、人民幣匯率及保值程度與美元對接之密切、30年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價值觀對中國人熏陶之濃。。。。。無不讓國人為之關切。
h4 f n0 O) k4 S9 P/ j4 _ 3 V9 m) f! }3 w6 u
如果說2008年注定是多事之年;那麼2009年就只能是沉寂之年了。這種類似玄學的、毫無科學道理的假說、預言,其實既符合中國陽陰之道,也符合西方辯正之法。正所謂盛極必衰、衰極必盛,也所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 P. C& f3 V1 l. c/ |9 L9 B( r" n3 s/ T 9 K0 q3 D1 s! A5 B w* Y5 t2 g
筆者一直從事企業戰略管理實踐,算是微觀中的微觀了。所以絕不敢枉稱對經濟學有研究,更沒有資格與專家、學者去捭闔世界級的宏觀經濟。但是,種種跡象所放射出來的信息卻又如此真切與清晰,以下關於2009年中國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推斷正是基於這些信息而判別的,也許能僥倖言中一二?$ Z6 D) e0 @# Q0 O5 _# J
) J O' l* R2 M
您就當是「預測」吧。7 u' ?1 i/ R0 E5 D( L
! D# M) _" D, W
預測一:人民幣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流通貨幣; r- X' V; f1 F0 J* v) z1 t* _
4 O* I# b4 }" P- c4 o9 C0 G 次級貸引發的金融危機只是美國遇到的眾多麻煩的一種。在國際問題的處理上,伊拉克戰爭給美國造成巨大的財務負擔,政府的財務赤字,是引發國內系列問題的導火索。在美國政府接管了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貸款銀行之後,又出現了雷蒙兄弟公司的破產、美林證卷公司被美國銀行的收購,AIG 公司被美國政府接管等。現在,摩根史坦利和高盛集團向政府申請轉為傳統銀行,開始經營傳統的個人儲蓄存款業務。
0 A* f- C8 ]1 ]- E/ d" E
) t; s1 t; T" | 這些問題的出現和發生,代表著傳統的華爾街模式將發生巨大的改變。也表明美國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和自由市場的模式在政府介入下,有了社會主義的色彩。今年又是美國的大選年,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是否還會出現其他狀況,誰都不知道。因為,在如此大規模的危機和倒閉之中,倒閉公司財東們的口袋裡卻仍是滿滿的,普通納稅人卻在忍受煎熬。美國最後的債務要麼由其他國家的「王老五」來買單,要麼只能轉嫁到美國納稅人的身上。最糟糕的是美國習慣了讓別人受苦,自已享樂。一旦輪到自已掏錢買單時,國內動盪將不可避免。3 l3 R- J& {" X6 g/ M9 k4 h2 S
6 ^. r$ _0 _$ S4 j8 h# I0 l7 a 現在在美國國內很流行這樣一種說法:美國已經沒有了人才。只要老人,如共和黨的麥坎;黑人,如民主黨的奧巴馬;和女人,如希拉裡和伊林(共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他們之所以出來選總統,是因為美國現在的問題, 沒有能人可以管得了。
' h8 g: C& ~4 R: s' m C; P
+ G- S1 |* O k4 X) m3 V4 p) [ 全世界再次把目光聚集到美國人身上,都在觀望中關注著最新的進展,各懷心事、各打算盤,歐盟對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無動於衷,俄羅斯仍然是一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不屑和強硬。也許只有中國最真心地希望美國的救市方案取得效果,因為這樣中國數千億的美國債卷就不會損失殆盡。0 L/ s4 _" Z, B% c" l7 g' w, A
8 R% _! G0 t6 c) {6 E8 | 如果中國保持中立立場、不參與美國救市,即使美國能從這次危機中擺脫出來,美元也不可能再成為世界唯一的流通貨幣了。將來世界最大流通的貨幣應該是美元、歐元和人民幣三分天下。
1 [6 b# @# c, ~! N/ K3 [: _. q M& I3 h 4 ^, F& [6 a8 o- A+ v: A
# b5 X1 t2 v: Y& ^, M; W4 K 預測二:第一批「新地主」將在中國出現
W& n# \/ Y- S2 s1 X9 M3 z0 g * k' D' J; o d* G& [5 ~0 ^0 H! \
9月30號,胡景濤總書記前往安徽省小崗村視察,定調新「土改」,允許「流轉土地經營權」。 ]% W7 z8 a) a/ h$ M
* \5 V* g& v- N 小崗村,既是農民「包產到戶」的發源地,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范點。從當初肯定小崗村農民的「非法所為」開始,它就不再是中國一個普通的鄉村了。胡總書記在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前往小崗村的政治含義,已非常明確地釋放出來了。$ W# a) w, O$ A- X3 j0 B9 s I5 T& j2 q! }
: ^6 b: I1 o! ` 隨著中國經濟30年的高速發展,城鄉差距也被拉到了歷史的最高位。三農問題的首要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的首要問題是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問題。而包產到戶的政策初衷已經完成其特殊時期的歷史使命,「農民進城」催生的城市化發展對農民和農村、農業產生的負面影響日益明顯。農村空心化、農田拋荒化、城鎮侵佔化、種植低效化等等問題迫使政府「土地流轉」政策的出台。
) p" x: g( M! e5 U' L& j: \: W
8 u* s3 R5 \* ]! M6 J 如果,土地流轉得到大力提倡,中國農村將出現「新地主」階級或可稱之為「莊園經濟」。因為,不願意耕種、無勞力耕種、低收益耕種的農民會把自已的土地使用權有償轉包給其他的農戶或農場主。而這些轉包了土地的「農戶」(也許是其他資本投入到農村的產業階層),會根據他們所掌握-品銳戶外網-的市場信息、新技術、新方法、新工具大面積改良農田,種耕傳統農民從未耕種過的經濟作物,以期徹底改變中國5000年來的傳統農耕生產方式。---隨著他們收益的不斷增加,他們會不斷地擴大自已的種耕範圍,流轉更多的土地,形成更大規模的、產業化農場經濟—中國農村的「新地主」階層從此產生。
) h% J1 F5 Z/ r% H3 K 0 d% O; l5 z |7 [: [
7 v' V% `0 B# }. S! A 預測三:中國城市化建設腳步放慢( z7 j7 W- z/ M9 F8 c
! s# f4 y M$ B4 _
農村土地流轉後帶來的長久效益不僅僅是催生新農業、新農村的新動力,更主要的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促使農業產業化的基因。近30年以來,中國的GDP增長主要依靠城市建設投資和城市開發的土地資源增值而獲得。一方面城鎮化建設所帶來的繁榮漸顯飽和,另一方面,國家財政對於城市化建設的投入過於寵大,必須調控壓縮。而且,城鎮化擴張侵佔的農田數量也到了激發城鄉矛盾的極限。
. [* {5 }" @7 {1 J. k+ v5 d
- w! Q/ A4 f0 T 面對2008年的經濟拐點,中國城市化建設降溫之聲早有風聞。只是中央政府沒有明確政策出台干預之前,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就此罷手的。所以, 2009年中央政府對地方城鎮建設資金投入的控制力度必將加大。可以斷言的是,從十七屆三中全會開始,地方城市建設項目必將受限。剛上馬的城建項目很有可能從此叫停,已審批的項目也有可能留手不發。0 s6 T) _( V$ I9 v2 I' O" w, X
# L: H" b: @% r4 g: I5 J) ^+ n 那麼,房地產公司、城建公司、路橋公司、水泥行業、建材行業、建築設備製造業等相關產業從明年開始必將走向低谷。最保守的估計也有近三分之一的相關產業面臨危機或被迫轉型。
8 h. J* X3 h2 L+ \3 } 9 c+ z! f" [5 D% A1 f2 j
預言四:房地產業拖累其他行業) [/ `: j9 `. x5 t1 _
" F2 p1 Z( {, K& k, y' I# O
自今年3月起,中國房地產界的「豬堅強」們苦熬了半年後終於開始放棄抵抗轉向「料理後事」的具體事務中去了。據國內多家媒體透露:自2008年6月始,中國房地產界每月在媒體上投放的廣告費用超出以往一整個年度的廣告費用總額。由此可以看出地產商們急於脫手的焦慮心態可見一斑。無論地產商如何優惠,送東送西地大力促銷,但市場卻越來越顯得「可怕得平靜」。以筆者所居住的城市合肥為例,8月份媒體上還在宣稱合肥市房價「仍在上漲」,但十月一號「黃金周」一周內,全市商品房的銷售量卻僅有一套!
+ K. q [# H i0 Y# E$ ?) O 8 f7 {5 E8 O5 I6 w( T7 }
一方面是房地產銷售的急劇降溫,另一方面是銀行在房地產業信貸的9000億資金缺口。暴利了近20年的房地產業「裸泳」者開始上岸了。眾所周知,房地產業的存在與發展依賴於兩個關鍵環節:銀行和土地。如果這兩樣出現問題,市場又如此的「理智」和「冷靜」,房產業的「冰河紀」來臨無可避免。但是,中國目前存在於各大城鎮的房地產商有誰願意束手待斃?海量的銀行貸款、海量的待建或在建項目如何處置?7 U9 |( [, L* x. o; [1 ?
# J: Q+ k. o" |4 ~ g% J 房地產蕭條影響最大的是銀行,即使中國的銀行不會出現「倒閉」,但當銀行無法回收巨額的房貸時,勢必要剋扣、擠壓其他產業的貸款額度。而其他同樣對銀行貸款依存度極高的產業、行業,如加工製造業、外貿出口等,在無法及時取得貸款的情況下,只能自求多福了。--他們的衰落,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於房地產業的拖累。
: u6 I- {) x1 t0 w7 B5 i
& Y' A) v# X+ H% ? 今年9月剛發生在浙江的兩家企業老闆自殺的原因,就是因為銀行抽貸。而抽貸的原因據說就與房地產拆借有關。
- u- \; f5 k: k$ v' W
8 T) i9 c3 d6 ?, W* u 因受房地產拖累的產業和企業,可能達到中國目前中小企業總數的50%左右。" _5 G3 H( C% M8 m# u" D3 P' \3 K; y
% M( p$ k1 |+ \ A2 \$ n0 j* _ 預言五:美國經濟衰退引發中國製造業大火拚: E. n) `+ f" \7 h
7 o( D; v5 O- p9 P. B 從1992年中國出台的「出口退稅」政策開始,中國產品「走出去」成就了中國「世界製造中心」的地位,目前中國出口的目標國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從整個國際市場來看,中國的產品主要分三大區域銷售,即國內市場、美國市場和歐洲市場。美國是一個喜歡佔便宜的國家,中國提供的「價廉物美」的產品主要銷售國正是美國符合pizex.com了美國人的心理需求。美國與歐洲不同的是,歐洲人更講究所謂的「高貴」和「尊嚴」,所以他們對中國產品質量的懷疑和不信任,使得一直不太看重產品品質的中國製造商們更喜歡和美國人做生意。比如中國的紡織業、玩具製造業、休閒用品、服裝業等等由於前幾年受到歐洲RICHE等產品標準的限制,就大量轉向美國市場。
3 n9 ^! K* x* y" _3 H9 `
0 P- R% ~: |: J9 Z |9 z* j- f \$ } 30年來,儘管中國GDP一直保持持續的增長,但中國內需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在GDP的份額中,75%的增長來自於城鎮建設,只有不到35%的份額源於國內市場需求。那麼,當美國經濟出現衰退後,國內內需市場又無法承載接盤,歐洲市場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改變。中國製造出來的大量產品只能有一個結果:嚴重積壓!
& P/ \+ E) n1 O2 \ ( Q- m( D6 @5 ]' J! j1 z7 e) q" a
中國將在改革開放之後第一次出現生產、供給過剩!如此大規模的商品積壓和供給過剩,將使中國製造業出現一次空前的火拚。這場火拚最先由外貿型企業挑起事端,他們會把大量原先用於出口的產品更加低價地向國內傾銷,國內企業為保住固有份額會起而反擊;隨後會出現企業兼併、倒閉,產業鏈重組、更替以及市場蕭條等。. _1 a6 g6 s; N* F z6 B
- f+ Q( j9 c7 { 在這場大火拚中,危害最大的應該是外貿出口類企業和部分規模、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4 A. T9 x( g6 |* F' _3 e3 L$ V2 r& @
7 Q$ @ t; G7 _& u3 s
3 O5 u% o) b0 W0 ~5 C 預言六:失業人口數量急劇上升,農民工返鄉潮出現0 ~& c4 j2 v& Q# \8 p2 q- _
2 C, H0 _: T, z
即使在上述前提成立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機率還是很小,但中國企業倒閉或停產的數量卻非常可觀。2008年近10萬家企業倒閉的事實將是失業人數驟增的溫床,隨後的房地業萎縮、外貿出口企業減少、國內中小企業停產等等因素,將迫使中國工薪階層被迫離職、辭退、失業、回鄉。
2 f3 N0 O; i. ^. ~4 I " c/ s' @ X* }) B! F7 G
其實,早在今年8月之前,廣東的外資企業已經在清理企業內「閒散」人員了。在筆者瞭解的有限的資料中,珠三角部分台資、港資企業精減人數最多達到企業原先總人數50%。
2 h1 l% [1 P2 ` : l$ W2 [% H4 F: {) `3 ~
這些自願的、被動的離職或遺返人員,一小部分會跳槽到其他企業繼續工作,另一部分將憑借自已多年打工的血汗錢開始創業或做些小生意。但絕大多數會應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推動而返回家鄉---但他們不會種田,他們會用自已的方式處理具有「70年使用權」的自有土地。比如種植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比如經營養豬、養雞等傳統養殖業,比如承包山林、池塘從事非農業,比如從事農產品加工業等等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的「新農村產業」等。* g8 E5 [: a5 Y0 W9 j
: ]9 a0 }% J$ \" L7 L7 J3 c 這些舉動將會帶動周邊農民效仿和跟隨,農業產業化很有可能會在這些人手中逐漸興起,那些「小打小鬧」的農村產業作坊也會像當初溫州人一樣被逐步放大,隨後出現資本向農村轉移、農莊經濟興起、農產品加工規模化形成、農產品產業鏈趨向成熟等方向發展。
' s6 A7 a4 h3 a; Q7 O' U
) C; R+ o. _" z! U3 g# P: C 而城市企業的「勞工」卻仍會繼續出現「民工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