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Google的旗艦產品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Google並不認為搜索理所當然就應該是那樣的。此文編譯自《In The Plex : How Google thinks, Works, and Shapes Our Lives》作者Steven Levy的文章,是有關Google搜索變革研究的第一部分。
! P+ G+ z! F( Y. r# p3 N% L* ~
, S5 W1 g! v) W" c& f; W( s天為什麼是藍的?
- a1 {4 I5 W# |
. w4 M9 R" K7 }# E, t7 n 小孩經常問這個問題,但是很少有家長在不需要幫助的情況下能回答得上。不久以前,找到正確的答案至少需要鑽研百科全書,甚至還需要跑一趟圖書館。不過最近,爸爸媽媽只需要打開電腦,Google 一下,點擊鏈接,問題的回答就呈現在面前,然後父母閱讀一下解釋,再用小孩可以理解的方式闡述一遍即可。
/ P* D2 `" y5 W2 p3 T# m3 W
3 }7 s W) w, m( @! E 但到了 2015,甚至這種看似快捷的過程也算不上快了。首先,在移動設備上問題的提出更有可能是通過口述而不是在搜索框敲字。其次,儘管從一堆鏈接排序中選擇最相關者仍然是特定查詢的有效辦法,那些有著明確定義問題(如天空為什麼是藍的)的人更希望馬上知道答案。如果 Google 不能馬上提供答案,這些人就會失望、甚至憤怒。* b k# o+ L, j1 P! w
3 J C' R# e, a6 b
那麼……「好吧,Google……為什麼天是藍的?」$ `1 S; e: j$ G3 j
, E, | [& l% ?, `
對於 Google 最近幾年對搜索進行的變革,Google 搜索團隊負責人 Amit Singhal 以飛機空中更換引擎來打比方,其改動包括排名算法,添加新的企業信息,以及在用戶完成問題輸入前開始搜索等。除了引擎切換以外,在移動搜索即將超越桌面搜索的大背景下,Google 也在考慮對「座艙」—使用界面進行徹底的重新設計,甚至考慮整個使命的重新定位。
8 D" o1 S2 x$ [3 E' C# x3 r6 F
s. f6 v8 I. j: d: E( A 搜索一直是公司的旗艦產品,搜索廣告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Google 對搜索的重視跟外界對 Google 的關注點是不一樣的。現在開始有人質疑 Google 搜索在走下坡路(參見Google統治終結了嗎)。理由包括:1)垃圾結果太多 2)過分強調信息的更新度而非相關性等。Singhal 強烈抨擊這種言論,認為說法與事實完全相反,Google 的搜索做得比 2 年前好得多,那些批評者陷入的是一股對過去的懷舊情緒。
, ^2 E4 J- U* e& q& B* I
8 \& i1 i% ^1 g; @. R- [ 儘管如此,Facebook 的社交網絡屏蔽 Google 的爬蟲抓取信息令 Singhal 感到憂心忡忡,擔心封閉的網絡會威脅到 Google 的地位。但事實證明他過過慮了。Facebook 的 Graph Search 仍非常稚嫩,對 Google 幾乎沒什麼影響。微軟的 Bing 在搜索質量上有得一比,但市場份額不到 1/5。在基礎設施、人才厚度、經驗、雄心等方面沒有競爭對手可以與 Google 匹敵。G+ 儘管遠未能成為引起轟動的社交網絡,但的確吸引了許多搜索用戶的加入。
$ m/ M/ S. e" J7 p% C
- c0 C* B# ~" [* B- v/ D' a9 d 要說到威脅,Google 搜索最大的威脅並不是來自於競爭對手,而是搜索對象的變化—從 web 遷移到了星羅密佈的 app 孤島。不過 Google 認為這種情況自己是可以克服的—畢竟開發者跟網站站長一樣希望自己的信息被發現。從 2013 年秋,Google 開始設立 App Indexing 將移動 app 內的數據納入整個索引內。現在已經有 15% 的 Android 登錄用戶可獲得含 app 內信息的搜索結果。但是 iOS app 是一個很大的坑。
) o+ G. _/ h7 O, | }! z% b
* z( X9 v8 {& s7 \; ?, H 目前抓取 app 信息的挑戰尚未影響 Google 的搜索統治地位。Google 每天接受的搜索查詢超過 30 億次,每年執行的搜索超1萬億次。美國 2/3 的搜索用的是 Google,在全球其他地區(中國除外)情況類似。最近 Google 搜索份額的變化只是因為Yahoo跟Firefox的默認搜索引擎交易導致的。而且 Google 還拿到了 80% 的移動搜索份額。2013 年 Google 出現了 5 分鐘的中斷的結果是全球流量下挫了 40%!! Y- R$ G0 \" K
2 G; X5 S3 c4 N1 O 儘管搜索不是外界關注 Google 的熱點,但它本身卻正在進行穩步而密集的再造。實際上 17 年的時間裡 Google 從未停止對搜索的改進,但最近幾年 Google 搜索變革的速度明顯加快,為的是保持領先優勢。
, ]9 T2 h0 d) U$ ?, K9 G/ w8 C, K5 {& a
其中的一些變化用戶已經有所體會。搜索更快了、內容更新了、更加社會化了、結果呈現更加豐富了。這些變化不是一夜之間完成的,而是 Google 持續不斷的升級改進的結果。Google 每週都要開搜索質量協調會,對算法進行微調。每 2、3 年都要對排名系統進行重大升級,最近一次的代號為 Hummingbird。據稱過去 3 年排名系統進行的改動要比此前 13 年的加起來還要多。
' W, X1 G8 P: T/ \
" P5 \3 V' F: d8 M6 ?, k5 b: e Google 搜索的變革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知識圖、語音搜索和 Google Now。知識圖把全球的信息組織為一個浩瀚的數據庫;語音搜索把口語吸收進了搜索;而 Google Now 則提供了未問先答的能力。這三大變化都與 Google 聚焦於移動有關。
9 I6 r% ^) ^8 S S) d! Q5 ^, g5 }" I* p
知識圖(Knowledge Graph)
# I' ?$ O, r5 f4 q1 ^) r. m3 ]1 R z
知識圖譜的推出源自對 MetaWeb 的收購。MetaWeb 2005 年由知名計算機科學家與創業者 Danny Hillis 創辦,2007 年推出。做的是語義網。MetaWeb 做的事情也是通過掃瞄互聯網去回答問題,它擁有 1200 條人、地點與事物的實體記錄,一度被認為是 Google 的競爭對手。不過最終 Hillis 意識到只有在 Google 的大樹下自己搭建全球信息數據庫的宏偉目標才能實現。而彼時儘管 Google 也提供了一些問題(比方說奧巴馬生日)的直接答案,但是卻無法回答「西海岸學費低於 3 萬美元的大學」、「至少獲得過一次奧斯卡獎的年齡超過 40 的演員」這樣的問題。雙方一拍即合。! u5 y: E. @8 P9 |% o: T
/ B! b# F5 Z: I1 v Google 意識到,事物是搜索的重要部分,而讓大眾關心的事物的事實與信息迅速呈現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於是在 MetaWeb 的基礎上,2012 年 5 月,Google 推出了提供搜索主體關鍵事實的知識圖作為搜索的輔助呈現在搜索結果頁面的右側。現在它的條目已經超過了 5 億。那麼那些搜索結果會出現知識圖呢?Google 會將查詢詞條擴展為其他形式和同義詞等等,然後進行算法測試看看是否與知識圖(Knowledge Graph)結果相關,確定相關後再從中擇取相關結果呈現(比方說敲「達芬奇」試試)。根據估計,目前約有 25% 的搜索可喚出知識圖。* M. W, B& v% M+ [) X q' s e6 ~
* @* O; u" f: C 在 Google 搜索與知識圖整合的這 2 年多的時間裡,知識圖也在不斷演變。原先它是靜態的,但現在正慢慢吸納 Google 搜索本身在分析用戶行為方面的學習能力。比方說「誰在《太空炮彈》中飾演 Barf?」這樣的問題問多了以後,知識圖就知道要把演員、電影和情節等東西列進去。
. G* q9 O# ~5 J) t/ g3 C. R1 T7 G- P; d+ I. p+ |- r0 f
此外在知識的新鮮度方面知識圖也有了大幅改進。以往知識的更新最長可能需要 2 個星期。但現在系統已經能處理新聞,所以更新調整只需要幾分鐘。 m; M9 [. p4 I" Q- D! h
. X0 d9 K9 X6 b$ j. k- Z" i5 F/ T
當然,Google 的改進計劃還有很多。包括增加知識域(最近添加了汽車、視頻遊戲、雨果文學獎得主),提供除簡單事實以外更加複雜的、更主觀性、模糊化的搜索結果。用戶的興趣點就是改進的出發點。而 Google 最終想要實現的效果是,讓你不僅覺得跟你對話的不是冰冷的機器,而是既無所不知又懂附庸風雅的聖人。; t' i$ k: { l2 }% p
# h% X) A$ Y* d" m: Y' } 但這個目標目前還有點遙遠。令產品經理 Emily Moxley 惱火的是,儘管現在知識圖已經知道一些電視節目,但卻既缺乏新劇集的信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上映,在哪裡能夠看到。在知識圖成為聖人之前,Google 需要要先實現這一「中期目標」。
. y7 Q/ y( n" o- N/ j n$ Y6 B& v! D& l I4 r0 }
或者這個要求還有點高。因為 4 年時間過去了,Google 至今仍未給出上述那兩個類似問題(「西海岸學費低於 3 萬美元的大學」、「至少獲得過一次奧斯卡獎的年齡超過 40 的演員」)的一站式的答案。知識圖,任重而道遠啊。
5 X! ~% ?9 h7 g+ }( |* X; W) }" n3 Q( o" |8 u" N8 ]6 F
未完待續......8 O0 n1 b- O9 p
來自: medium.com9 q& i( i- H4 |. H$ [7 o* u9 S
; p& ]1 ~- a, O7 z5 C+ H
& D( `' e) B) U8 w% E" k% l M% h) w1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