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 p. a; T6 E) k% r4 z+ v1 s. q, M7 Y! t! b
1月22日上午,16名患有網絡依賴的青少年避開記者的追蹤採訪,從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出發前往懷柔一基地接受網絡依賴戒除訓練。[被屏蔽廣告]
N* {0 c, Q9 Y+ q據瞭解,這是北京市首次對青少年進行集體性的網絡依賴戒除訓練,同時也是被稱為「虹」計劃的北京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計劃內容的一部分。
/ n m0 ]6 }$ g% [2 d' w. V
4 F# ~9 W1 o. `' o, F 那麼網絡成癮是如何形成的,危害有多大,什麼樣的人容易成癮,有無治療辦法?本報記者專門採訪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專家。 * ^; p6 m- w) T1 t" ~
" ]" J7 ~! `, l! f 網絡依賴之統計
, ?. x2 i% O$ ~! }" p* ?
- c' b/ F+ ?& Y8 O 最小成癮者年僅8歲/ _6 M! N9 Y$ ]* c" N- D( C
9 L5 G" o6 }) ~4 k9 k7 I+ d7 U 民盟北京市委的本市中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中指出,本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為13萬多人,占14.8%。
$ F! A( W" H2 W. k0 |) t- {
6 r0 Y6 o7 ]1 j9 z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測量與評價研究所所長許燕教授曾說:我們一般把網絡依賴叫做「網絡成癮綜合征」,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為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可以說,它是對網絡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為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絡依賴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
1 R& i+ ], q+ m; a5 K1 E' v+ w. W
據悉,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症發病率高達15%,人數高達244萬,互聯網已成為部分青少年的「電子海洛因」。
5 ?0 X1 X/ i0 u- J! v6 k4 n/ \5 r
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有5%到10%的互聯網使用者存在網絡依賴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網絡依賴傾向的約占7%。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中學生中使用互聯網的人數比例較高,時間較長,平均每週使用時間為8.98小時,假期高達21.34小時。: G% `, b1 H& f( J
7 |# P9 T; n* v' g6 _
民盟北京市委在其提交的本市中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中指出,目前,本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為13萬多人,占14.8%。青少年上網成癮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小學六年級至大學一年級之間,並且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在接受心理治療的小網蟲中,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
- r8 A4 j) X. h8 ?, R r4 U5 N0 |0 v" u7 e3 O5 ?
網絡依賴之危害
! l$ E. q2 A" ^$ n7 E& x0 S9 F! T s! `8 M4 K; P, U& D& r9 A
成癮者道德認識模糊
' ~$ a/ T+ m) m, ^" { O* v: j& I; [
沉湎於網絡遊戲的孩子會淡化虛擬與現實的差異,誤認為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 J9 u* _4 M7 A/ L7 w& w6 V# G3 F u6 n+ M, X! W
近日,北京心理咨詢中心爆出一條消息:該中心在貴陽、南京等地採樣調查測試後發現,長期上網、沉湎於網絡遊戲的孩子,其智力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導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標準水平線以下。調查發現,不常上網、玩電子遊戲的青少年,其智力發育基本正常,而經常上網並已成依賴的孩子,有些人的智商甚至達不到正常值。1 b2 y: j+ c8 r* v. K! C5 ?& c7 v
( s( f1 n! H0 ?# r, i% }) A) q 心理咨詢師孫欲曉說,不分晝夜地坐在電腦前,沉湎於虛擬世界,生活習慣、新陳代謝、生物鐘都被破壞了,怎麼可能對智力發育有好處呢?因迷戀網絡而無心學習、學業不佳已形成惡性循環。最近發生的81名上海大學生因沉迷網絡、無法完成學業而被集體退學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國內外的研究還表明,青少年長期沉湎於網絡中,除影響頭腦發育外,還會導致植物神經紊亂、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甚至導致死亡。 0 N2 Z/ j5 `1 g/ |7 t. s
/ [. i8 I8 R+ R$ N) @
調查發現,網絡遊戲已成為青少年上網首選目的,比例在四成以上。網絡遊戲一般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未成年人長期玩飛車、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會模糊道德認識,淡化虛擬與現實的差異,誤認為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 U2 J* M3 l0 e$ a; n; Y/ I
# c, D$ B& u! Z( Y+ R 網絡依賴之症狀% J8 i6 T9 U) H4 P
' \4 B r0 P2 b3 C ~/ B
成癮者延遲滿足能力差
0 `9 l2 D- ]. K0 G6 P
% G+ B$ Z0 c* u 一般來講,延遲滿足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癮,並會存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難。 7 H- @9 U# }; Z' s& W& e% w+ H
' V) f3 I- u5 s" h9 u5 ?6 A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測量與評價研究所所長許燕教授認為: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特徵來判斷是否有網絡依賴傾向。「T型人格」是一種愛尋求刺激的、愛冒險的人格特徵,它分為T+型和T-型。
' i$ j* G4 e# Z* M: |, ~6 l9 t' L' f) {/ _
T+型從事的冒險活動是被社會所認可的;T-型所從事的冒險就是不被社會所認可的,他尋求的這種刺激可能對他的成長是負面的,對這種孩子就要特別注意,一定要正確引導,讓他接觸到健康的活動。
# \1 U( A4 i8 @, `
) r% g' G' [' W/ A) [! \ 還有一個特徵是延遲滿足能力差。比如一個孩子產生某種需求時立刻就要滿足,否則就要鬧,而不考慮滿足這種需求的時間和條件。一般來講,延遲滿足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癮。比如說有的小孩子,一看見某個玩具,就要你必須馬上給我買,當時不買就鬧得特別厲害;還有的孩子說我特別喜歡這個玩具,但是他爸爸說,你只要期末考試成績考好了,就給你買,孩子經過努力得到了玩具。家長通過對孩子的慾望的控制使得孩子朝著比較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培養一種延遲滿足的能力。
$ O5 }+ a3 i2 q$ Z: H
/ m# ^$ J; o: g# R8 {2 E 有網絡依賴傾向的孩子還有一些人格特點,比如人際交往困難,內心敏感,尤其是一些男孩子。網絡成癮的男孩子大都性格內向、對事情特別專注。而這些害羞、內向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也比較容易受挫。 ( O* l0 _$ H9 J$ O
0 e# [/ v s; s0 y/ Y 網絡依賴之戒除
+ J2 E7 ] G. n0 N/ w: f
( G8 j' \. U! B2 u' z* { 訓練營封閉助「脫敏」/ z8 t* A0 C& V0 B- N
) Y+ |0 Q1 H: g6 E/ ^( W2 B 專家將針對營員的個案特徵和依賴程度,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
+ r, E* v# ~# M
; x( b# ~; ]% B8 |: b" ?% b1 d# ` 1月22日至28日,利用學生寒假期間,在懷柔訓練基地採用素質拓展和心理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對營員進行為期8天的封閉式訓練和矯治。訓練營成員中最小的16歲,最大24歲,營員們將接受系統的、專業的戒除治療,專家將針對營員的個案特徵和依賴程度,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用相對封閉管理的環境對依賴者進行系統脫敏,使之建立新的行為定式。& f6 p {& _5 F$ o& g
5 D' d" C& t; H) ~0 z 此次北京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訓練營,標誌著「北京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虹'計劃」進入具體實施階段。該計劃是由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於去年共同啟動的。該計劃主要包括4個步驟:成立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研究中心;開辦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訓練營;舉辦網絡依賴戒除名家系列公益講座。( o% U4 _) Z! L9 z6 b
- ~3 C# a( F t* l7 c# l5 A) Y 「訓練營是以心理治療為主,最終是要這些青少年回歸現實社會,勇於與人交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高文斌說,「現實社會中的激烈競爭和衝突,讓不少青少年沉迷、躲避於相對簡單的網絡虛擬世界中。而我們這次安排了很多集體項目,讓青少年找到現實中的快樂,並告訴他們虛擬世界中的快樂是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
" _# |8 ~% d; q9 a( I$ b7 K( H3 f, {- t; d1 N; E8 q' }7 p7 B0 s# z
訓練營結束後,專家和青年志願者還將對每名營員進行定期的跟蹤和回訪,進一步鞏固訓練效果,在全市青少年網絡依賴傾向者中廣泛推廣「虹」計劃。
9 @2 K% N2 p& W, ?) e, R7 K
1 K; s$ q4 H6 R7 e& Y0 |7 v 晨報記者 馬多思
& C5 W( j; [+ f5 g
. X+ R+ O5 v' P3 T% k3 l ●最新消息
3 [, E4 v+ N& P3 j) N. D* C s5 G: L7 ?
訓練營婉拒媒體
7 D$ G& [' U+ y7 A. U! i, x! f% g* }' B3 }: g1 v/ u: j
記者在採訪中見到,多家媒體想進入訓練營跟蹤採訪這些青少年的訓練生活情況,但都被婉言謝絕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張副所長說,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二個:首先是不少參加訓練的網絡依賴者希望組織者能保護他們的隱私,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其次是此次訓練營很多訓練方法還處在研究階段,最終的效果尚無定論,不便過分宣傳。
, K' _4 }& V! _
5 E3 a3 Y" r& n 在開營儀式上,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為照顧當事人和家長的情緒,報道時最好用「網絡依賴」這個詞。一位訓練營學員家長神情氣憤地說:「用'癮君子'來形容網絡依賴者,不僅讓孩子很生氣,也影響了孩子參加訓練的心情。」
- O0 F* T$ {. t# K; Z5 L
/ s9 m% g" C% ]7 k9 L' L 在整個採訪活動中,記者不僅無法見到參訓學員,而且被告之就算看到學員也不得隨意拍攝。 , `" i; n* x, H6 A6 P
1 j; p& {$ Y/ X: ^0 A ●自我診斷
% H' o v. \7 Y K# i: r k% I2 C! j1 V
「網癮綜合征」八大特徵
+ `$ d8 j4 w0 E e. e* C, e0 l2 u
* m: u9 G& ^# V% p2 \) K5 `% n }$ H 怎麼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對網絡遊戲上了癮?國外心理學家提出八項標準可以自我診斷「網癮綜合征」:
" M4 D7 h$ W5 t# ?% _8 W" L1 n8 c* L; L0 |' }
是否覺得上網已佔據了你的身心?8 t5 ^' D: A( e# \( z' C
$ V, d4 ]3 y4 V; U: D" N 是否覺得只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5 H( `2 k: H& f9 p2 Z3 \1 y# u0 d2 _! U2 s: q* o3 V
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7 E' Z/ g5 \- J0 F$ f5 q/ e p1 x" o' i- z" D* N
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是否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2 B8 y% W) r/ M L8 T4 \5 S6 U* {
1 N* X- t7 l1 X$ U 是否將上網作為解脫痛苦的唯一辦法?* C% e' S5 P8 U/ S* G8 d( ]6 V1 ~ o G
+ G" w- O& g0 e! s# d8 v- Q
是否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
5 a7 J# c! r$ o! o6 T, P2 M0 A# Q1 u! ?9 n
是否因為迷戀因特網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a8 T4 W& z/ |. Y5 W3 c
5 N9 O* f) i7 L* t$ Q W2 k
是否在支付高額上網費用時有所後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H9 @6 \2 M, A' U$ o3 R b4 {
7 V- M/ g0 q5 J, l. X 如果你有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並已持續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網癮綜合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