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wyhwww 於 2006-5-13 21:31 發表
% k% ]7 `9 t+ [% N/ M8 _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0 A/ h) }4 s) [2 P# F7 C. ^3 H7 N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9 y* l* B! ?1 s) q* z( ~4 Q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4 C0 N! w8 \/ K; ~+ o& i% t4 E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m4 G' d* _- G暈忽忽 居然用上了《老子》
/ B, o9 w U6 R8 ], ]$ W0 J$ R7 q L% l9 p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a, a8 q- L9 o n: {) w6 ]. k# V智,是自我之智。明,是心靈之明。「知人者」,知於外;「自知者」,明於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內;明者,知己知人,內外皆明。智是顯意識,形成於後天,來源於外部世界,是對表面現象的理解和認識,具有局限性和主觀片面性;明,是對世界本質的認識,具有無限性和客觀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見,必返求於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
3 G+ D/ g1 V, \( h! c
/ `2 Z6 o4 g3 m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p8 u$ h/ p: z% g
「勝人者」,憑借的是自我個體的蠻力;「自勝者」,憑借的是堅強的意志。能夠戰勝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穫大道、戰勝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勝者」,才是真正的強者。
+ K1 R6 g' v8 _# {8 U
2 U8 A$ |5 L G4 N' u, h2 q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2 L. r& p6 o! [* y; q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的人,是與道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實愉快的現實生活,自然感到滿足。相反,那些失卻了心靈的人,內心是空蕩、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於外在的個人名利上。然而,沒有心靈作依托的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有著堅強意志的人,並不是為了自我名利而拚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樸、無執無失、豪情滿懷的人。這樣的人,人生必然是歡快、幸福的。正如基督所說:有聖靈和你相伴,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m$ p6 J! T% o! o5 q/ p* Q
# B9 w- W7 h/ m' m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E0 X! X: U( n- z7 n% s3 F1 d" g, u所,是心靈之所即大道。人生的目的,無不是為了幸福、健康、長壽。人們追求幸福、健康、長壽,卻忽視了心靈的自由,反而導致生命早夭。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終關懷的是內在的心靈,是以有形養「無形」,而不是以有形養有形,因此卻獲得了相對長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為了人民的人,雖肉體死亡了,但是他們的英靈永存,這樣的人才是真正長壽的人,因為他們的英靈是屬於人民的,人民永存,他們的英靈永存。
% _/ u/ e$ u2 S3 \
1 B- S" v8 a& ?0 G本章是老子對有道者的高度讚揚。指出人生當自知、自勝、自強。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天地之志,並與世長存。4 g1 J1 } }3 H0 y* h
: o, `) V5 g4 \7 p w[ 本帖最後由 雨點898 於 2006-5-14 00:1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