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轉自雨果網,覺得對跟賣這點講的挺易懂的,標題可能有噱頭的感覺,但內容還是挺實在的,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 I T7 P( B- t# h6 e9 o x
9 j4 k8 l0 j4 G/ R9 A! [4 d! F1 B* w+ z1 x0 T
最近Amazon 的火,不只是用很火來形容,應該用「相當的火來」形容!無利不起早,這個就是Amazon火的原因。因為他的制度規則在一定程度上擋住了一些聰明賣家,所以,在總的市場份額上,增加的賣家都是有所篩選,哪怕進來幾個聰明賣家,對於整體的賣家份額來講,影響不是很大,這些聰明賣家基本又會被Amazon的制度規則剔除出局。Amazon招商現在雖然嚴重,但目前還沒那麼沒有底線,所以,Amazon的火,是正常的,因為賣家想到一個正規的市場中去獲利。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制度規則對事不對人才是平台之道!+ ?$ z; g( r: B' A+ }4 h
1、Amazon的跟賣模式,是非常的受歡迎的,沒有品牌的賣家,對於相同的產品,只提供一個產品展示。不同的賣家,就讓大家去拼「供應鏈和物流基礎,然後外加賬號服務表現」,所以,取勝者往往是有一定規模的賣家或者精細化賣家。而對於品牌產品,當然展示的是不同品牌商的產品,雖然重複度還是比較多(貼牌太多),但是起碼保證了讓賣家走服務模式的路線。當然,對於大的品牌來講,可以把分銷商集中到自己各自獨立的產品下面,在控價一定的情況下,就去拼服務和站外物流吧!
. k8 L7 B1 K9 v* P( s
9 y+ X n# f; w
6 q3 Z2 k% T x 所以,這個制度規則,其實給了賣家很多思考,也是一種經營模式,長期持續的核心化經營。賣家讀懂的就懂了,沒有懂的還在門口徘徊或者找後門進入呢!4 d, a! \ s$ ?/ p2 M5 A$ h/ Z
2、eBay的產品展示大家都覺得是和Amazon相反的,有可能在特定的關鍵詞下面,你翻個好幾頁,都可以出現相同的產品。一個LISTING對應一個賣家,有可能這些LISTING對應的賣家都是一家的,所以,對於不同方式經營的賣家,被濫用的關鍵詞和鋪天蓋地的重複鋪貨掩埋了。這個是我們國內大多數賣家最頭疼的,唯有多賬號經營,重複鋪貨來搶佔曝光率!所以總想申請更多的賬號,如何避免重複刊登等等!
8 ?0 u1 t* X+ L5 i* N, j 但是,eBay也有類似Amazon跟賣的模式,估計大多數eBay賣家不會去注意,只要一些大佬和經營性公司才做的吧。因為,這些東西是eBay賣家最怕的東西,品牌產品的銷售,提起eBay賣品牌,好像對賣家是見光死一樣,品牌商最喜歡的是有分銷他們產品的賣家,所以他們是歡迎的。但是,如果不通過渠道拿授權,就在線上想賣品牌產品,這個目前就是高壓線。有這好事的話,就不叫品牌了!: z6 r; Y: y, E' m/ D
 
! U+ o: p1 C7 f! l) L( d) N8 z' ~ 0 U* A$ I& T# K0 T1 h3 l
 
/ H' r& k+ I! ?! b& B, d ' N7 v: j' R9 L1 H% m% K* d ]
7 P( Q" j& G. T8 a3 ~! ^+ l( Y 所以,ebay裡面也有高大上,如何經營看賣家的佈局了!7 i# g+ {: A( x& Z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轉自雨果網9 M, E2 a4 P/ t& B& p8 F" }( R
2 B1 T+ V t3 J8 [
同時,我們作為亞馬遜的推薦收款工具,對收款這一環節需要瞭解的,歡迎咨詢^^6 B5 f8 u4 \5 j( C: @/ n4 E, V" i
8 w, ?: P0 |3 ]% }7 |; x1 R
) u& B4 p4 q4 d; m9 U" ?+ I) v: R) L3 Y
|